額外資訊
重量 | 250 公克 |
---|
$300.0 $264.0
書度 : 150 mm X 210 mm
頁數 : 296頁+280頁
出版日期:2022年7月
內容簡介
本書是《香港流行歌詞研究:七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》續篇《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》的新生版,新增朱耀偉教授的「再版後記」,簡單論述由2015年至今的粵語流行曲的傳承,特別是「這兩年香港流行樂壇重現活力似有迴響,Mirror及一眾新人冒起,看來否極終於泰來。粵語流行曲能否再攀亞洲頂峰還要拭目以待。」不過,朱教授亦指出:「若以詞論詞,過去十年的確新人輩出,但是否如流行樂壇般可以號稱『改朝換代』則似有商榷餘地。」然而,作者「一直相信回望粵語流行曲的光輝歲月並不是老餅懷舊,要用當天的尺度衡量今日的詞作,而是仍然憧憬不同的可能性。與其留戀往日奢求用既有模式複製舊光輝(其實這才真的是懷舊?),何不展望明天以無邊想像開啟新秩序。」
本書沿用《香港流行歌詞研究:七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》所訂定的研究框架,進一步追蹤1997年前後「香港粵語流行歌詞」的變化軌跡。當中擬設了1997為講述香港流行歌詞嬗變的分水嶺──回顧了「資深詞人」(即出道於一九九七年以前的詞人)在歌詞創作上的後續發展、風格變化。同時亦整理出「後九七詞人」(即出道於一九九七年或以後的詞人)的崛起和風格走向,務求為1997年至今的香港流行詞壇,全面透析其地形風貌、氣候格局。
作者朱教授在2015版的序中曾說:「這一代香港流行詞人告訴我們,只要念念不忘,像他們般有一口氣點一盞燈,十年又十年之後,那天涯總會為你我移開……有一口氣點一盞燈的情懷與姿態,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信念,說的就是傳承。我們也懂了。」
作者簡介
朱耀偉
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教授、香港研究課程總監。研究範圍包括香港文化、全球化及後殖民論述。著有專書逾三十種,近作包括Lost in Transition: Hong Kong Culture in the Age of China、《香港研究作為方法》(編)、Hong Kong Culture and Society in the New Millennium: Hong Kong as Method(編)、Hong Kong Cantopop: A Concise History、Found in Transition: Hong Kong Studies in the Age of China、《香港關鍵詞:想像新未來》(編)、《香港流行文化的(後)青春歲月》、Main Melody Films: Hong Kong Directors in Mainland China等。
梁偉詩
文化評論人、劇場評論人,先後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、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。曾發表500多篇評論文章,涵蓋香港流行文化、香港劇場、視覺藝術和新媒體項目等。2015年獲「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──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」,赴紐約考察當地另類表演藝術空間。2019年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第二屆「藝術行政人員海外考察計劃」資助,前往柏林戲劇節、阿維儂藝術節及愛丁堡國際藝術節,觀摩國際藝術節的理念及營運。著作包括《火紅與劇藝:學聯戲劇節初探》(2011)、《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》(與朱耀偉合著,2011)、《詞場──後九七香港流行歌詞論述》(2016)及《林夕的人文風景》(2021)。
商品評價
目前沒有評價。